【光明時評】
歷經“漫長的冬日”,一些地方傳出“春的消息”。據媒體報道,3月18日19時34分,載著547名湖北恩施籍務工人員的D658次就業專列準時抵達浙江紹興北站。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開通的全國首趟湖北就業專列。
一場疫情讓人們蝸居在家太久了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,大家都盼著早日返崗復工。登上去遠方就業的專列、搭乘回城復工的包車、回到親切熟悉的工作崗位,人們舒展筋骨、抖擻精神,洋溢著向上的氣息。從他們身上,我們看到社會的生氣正在逐步恢復,被打斷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正在漸次回歸。從他們身上,我們也看到,就業之于一個人、一個家庭、一個社會的重大意義——就業穩則人心定、家庭和、社會穩、國家安。
疫情打斷了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,對企業發展造成很大沖擊,對就業產生直接影響。沒有事情做,收入就成問題,家庭的基本開支卻擺在那里??梢院敛豢鋸埖卣f,當前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,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是最普遍的社會期盼、最顯著的民生問題,也是對沖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、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關鍵。
穩就業本就不輕松,眼下更是不易。拿開通就業專列來說,要把四五百名務工人員從恩施安全運抵紹興,不僅涉及人員的組織安排、列車的運行調度、勞資需求的精準匹配,而且涉及防疫安全保障的跨省對接,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。全國首趟湖北就業專列到站印證了一句俗話:“辦法總比困難多?!痹绞翘厥鈺r期,越能考驗大局意識、擔當精神、能力水平。湖北同有關省份主動對接,做好“點對點、一站式”輸送返崗,彰顯的是為民的真誠;其他省份主動出手援助湖北穩就業,體現的是守望相助的精神,是全國一盤棋的意識。這樣的攜手合作越來越多,逐步復產復工的企業就越來越多,就業機會就越來越多。
在看到各地積極對接、共同穩就業的同時,也要清醒認識到,眼下得以返崗就業的只是一小部分人,大多數人還在熱切等待中。眼下當務之急有二,一是加快推進重大投資項目開工、復工,切實減輕企業負擔,疏通原材料運輸和物流,讓更多企業得以復產。二是盡快實現健康證明的跨省互認,解決返崗困難。此前媒體報道的“10份證明文件抵不過1個健康碼”的個體遭遇,頗具典型性。疫情防控需要嚴陣以待,但也不能一刀切,相反,需要平衡好“嚴格防”與“有序放”,“繼續靜”與“逐步動”的辯證關系,努力減少不必要的制度障礙。
“就業是最大的民生”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做好“六穩”工作,必須把穩就業放在首位。根據疫情持續向好態勢,在保持必要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,取消妨礙復工復產的不合理規定,讓更多務工人員盡快返崗,讓更多人有活干、有錢賺,人心就穩、民眾就安。當越來越多人得以趁著春光各干各的一份事去,整個社會就將逐漸煥發出明媚的色彩、動人的活力。
(作者:李思輝,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)